懲罰代體罰 管教轉彎更有效 20100404 17:00:57
教育部期盼零體罰,達到愛心校園理想,但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,台北市以外的學校,體罰率並不低。
很多令人頭痛的學生喜歡騷擾其他同學,影響教學進度,也破壞校園和諧。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說,體罰可以迅速達到效果,但長遠來說,對孩子並不好。
他認為,喜歡騷擾同學的學生,大部分是體力過剩,要讓他們發揮精力,可安排參加晨間校隊練習,包括跑步、交步蹲跳等,除用運動讓他們發洩體力,也利用團隊方式約束學生。
他還建議,當孩子犯錯的時候,家長或老師可以讓孩子感受不愉快的氣氛,或是限制孩子的活動空間、要求面壁反省等,都是不錯的方法。
有些老師發放問卷給家長,勾選是否贊成體罰,作為體罰的依據。劉欽旭提醒,這些問卷都沒用。曾有家長自己拿著簽名的體罰同意書給老師,盼幫忙管教小孩;老師有次忍不住動手打小孩,沒想到家長卻跑來學校說,「我沒要你打那麼大力」。
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武典認為,懲罰不代表體罰,懲罰方式有很多種,例如大家休息,就不讓搗蛋的孩子休息;大家看電影,這孩子就不能看電影;大家下課,這孩子就不能下課等。
吳武典還說,懲罰學生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學生變好,建議可以記「暗過」,就是學生犯錯以後,學校記過,但沒有公布名字,當某個時間內學生改過,「暗過」就可以取消,或以功抵過,都對學生有警惕作用。
教育部長吳清基一再強調,「沒有問題的孩子,只有孩子的問題」,老師應該拿出更多的愛心與耐心,用鼓勵的方式,期許孩子的行為改變,家長也應該每天撥出10至15分鐘,分享孩子心中的喜怒哀樂。
孩子是純真的,沒有孩子願意一直犯錯,大人們應該拿出更多愛心與耐心,陪伴孩子成長,引導走上正軌。990404
念真經念到佛性醒過來
-
念到佛性醒過來 郭明義講於2008/12/1
我們的佛性和十方如來是共通、共同的,所以念佛的意義並不是求在遙遠天邊的佛來救我們。
佛就在我們的靈性之中,念佛最重要目的在喚醒我們的佛性、靈性,而不是向佛求救。
15 小時前